内容简介:上市公司三峡新材旗下的手机分销商深圳市恒波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在与央企中邮普泰及旗下公司的一起1.49721亿元合同纠纷中被暴露出越来越大的麻烦。 据《证券日报》记者从法院公开...
上市公司三峡新材旗下的手机分销商深圳市恒波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在与央企中邮普泰及旗下公司的一起1.49721亿元合同纠纷中被暴露出越来越大的麻烦。
据《证券日报》记者从法院公开披露的庭审资料证实,深圳恒波当庭承认财务造假:为制造银行流水虚增业绩,参与到了中邮普泰与商人张银周的供应链交易之中,为中邮公司及张银周控制的多家公司提供交易通道。
据三峡新材公告及了解到的案卷材料显示:
2018年3-6月,中邮普泰(需方)与深圳恒波(供方)签订《销售合同》,约定由深圳恒波向原告供货(手机),质量标准为“原厂全新”。
但中邮普泰发现恒波供货的大量产品是模型机或无法开机的无品牌手机。
遂一纸诉状将恒波告上法庭,索赔货款约1.49721亿元。
在被告后,三峡新材发公告表示:“与北京中邮、中邮普泰等积极沟通,为避免案件影响公司正常运营,深圳恒波主动向原告提供了部分物业作为保障。”
中邮普泰则称实际上是中邮起诉深圳恒波之后申请法院查封、冻结了深圳恒波相应资产。
在随后的一审中,深圳恒波以“供应链诈骗”为由进行答辩,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法院将案件转为刑事程序。
中邮普泰则表示,该系列案件是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经济纠纷,国家一再强调“防范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并且担心恒波此举是为了将被查封、冻结资产解封,而中邮普泰则面临损失无法挽回、国有资产流失的巨大风险。
在本案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张银周被深圳恒波多次提及。此次合同订单的源起是张银周旗下公司委托中邮普泰采购手机。但张银周同时是深圳恒波的重要供货商,深圳恒波是张银周公司的最大客户。
在一审中,深圳恒波当庭承认为制造银行流水虚增业绩,参与到了中邮公司与商人张银周的供应链交易之中,为中邮公司及张银周控制的多家公司提供交易通道。
深圳恒波代理律师称:我们只赚两块钱的通道费,“这是恒波公司应该反思和检讨的。”
然而在中邮普泰看来,这首先是一笔商业合同,货不对板就应该返还货款。其次,这是张银周公司在配合深圳恒波虚增贸易额,与恒波公司通过自买自卖,为上市母公司三峡新材财务造假。因此,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恒波公司应该直接向中邮普泰返还货款并赔偿损失。
这次货物交易中使用的假手机,可能是张银周进行虚假贸易的道具,但因张银周个人资金周转问题无法及时提货而被发现。
张银周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承认,2015年深圳恒波借壳上市需要业绩流水,找到他帮忙,出于个人感情和为日后与恒波平台建立合作的考虑,张银周答应了帮忙。
中邮普泰、深圳恒波以及张银周控制的公司,都是手机分销企业。在运营商和互联网主导的形势下,传统手机分销连锁已江河日下。
但深圳恒波两年前被三峡新材收购时曾有业绩承诺,不但要有利润,还必须逐年增长。
目前国内手机分销龙头天音控股前三季度营收300多亿,但扣非净利润是负。
三峡新材前三季度营收92亿,扣非净利润居然可以有2.85亿。
这次中邮和恒波之间的合同纠纷,揭开了行业的冰山一角。上市公司做假流水虚增业绩也被坐实。
来源链接:http://www.szqmsy.com/caijing/20190111/28159.html